——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健康医疗行业垂直网站老话说得好:“鱼生火,肉生痰。”脾是“生痰之源”,很多人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剩,导致代谢产物潴留,形成痰湿,病因就在于此。
百病皆因痰作祟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还有“无形之痰”。所谓“有形之痰”。
就是指我们咳出来的痰,这是可以看得见的。 而“无形之痰”,主要是指机体水液代谢障碍,也包括水谷精微不能正常转化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它会流窜到身体各处“作乱”: 在头部,会导致头昏头重、眩晕、精神不振;在咽喉,会出现嗓子有异物感、难受;在胸膈,可见咳嗽痰多、胸闷气喘;积聚在腹部,肚皮会变成肥满松软;到了关节,造成关节沉重、僵硬、肢体肿胀。 中医里有“百病皆因痰作祟”、“痰迷心窍”、“顽痰出怪病”等说法。临床调研表明,痰湿还与高血压病、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病证相关。 所以,祛痰的过程,既是调理,也是防病。
艾灸可助除痰根
中医学理论认为“痰宜温化”,艾灸具有理气化痰、健脾利湿的作用,“化痰方”的穴位组成包括:丰隆、阴陵泉、列缺、中脘、公孙五穴。 丰隆穴:无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丰隆穴都能对付,所以称它为“祛痰第一穴”一点都不为过。在此穴位施灸可消除体内的水湿浊气,使气血畅行,痰湿自化,恢复脾胃的运化功能。
阴陵泉:丰隆穴位偏于化痰,而阴陵泉偏于去湿,其实痰和湿本身又是分不开的,所以阴陵泉常配伍丰隆穴同用,能燥湿邪、祛痰浊。
列缺穴:为肺经络穴,列缺穴意指肺经经水于此破缺溃散并溢流四方。艾灸此穴可宣通肺气、理气化痰。
中脘穴:在调理很多消化系统疾病的时候,我们都会用到中脘穴。艾灸中脘穴能够健胃益脾,加强体内运化功能,因此也是祛痰湿的要穴。
公孙穴:为脾之络穴。而脾为生痰之源,艾灸公孙穴可益脾促运化,为祛痰之本,配合中脘穴能加强健脾化痰的效果。
老是感觉头重身困、咳嗽痰多、口中黏腻、胸腹胀满、形体肥胖的痰湿之人,更要坚持艾灸这几个穴位,很快就会看到身体有好的变化。 在饮食方面,白萝卜是非常好的化痰食物,能够使痰变稀从而容易咳出。平时咳嗽痰多,痰液粘稠难咳的,一般是热痰,这时吃些白萝卜,能缓解咳嗽、咳痰。
经常用陈皮泡水喝对化痰也有一定的帮助。 陈皮辛散温通,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既能行散肺气壅遏,又能健脾宽中。陈皮是祛痰良方“二陈汤”的重要组成之一,说明其具有化痰止咳之功。一般痰开始起来的时候就要喝,这样起到的化痰效果才会好。参考来源:人民网、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