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健康医疗行业垂直网站这两天我院医生接诊了一位患者
76岁,既往高血压、房颤病史10年。
6天前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初为褐色半不成形便,后为稀水便,由最初每日3-4次,发展到每日可多达6-7次,起初以为吃坏了东西,只口服氟哌酸、蒙脱石散等药物,大便次数较前减少,便放下心来。
但2天前突然出现阵发性脐周绞痛,后排鲜红色血便5次,并伴有乏力、口干、轻度恶心,马上就来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最后我院医生确诊该病为:缺血性肠病。
经过消化科医护的精准治疗和精心护理,2周后复查肠镜回报:结肠缺血水肿较前减轻,出院1月后再复查肠镜提示未发现异常。
其实临床上像这种,患有缺血性肠病的患者并不少见。
缺血性肠病为小肠或结肠的供应血管出现病变,造成急性缺血引起肠段坏死。肠道黏膜在缺血缺氧的条件下,易出现水肿、充血、糜烂以及黏膜剥脱、溃疡。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血便以及恶心、呕吐。根据供应血管阻塞程度,轻症患者可为一过性症状,经过治疗很快缓解。中、重度缺血性肠病临床表现相对严重,表现为严重腹胀、腹膜刺激症阳性,如发生肠道、肠管坏死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主要表现就是突然起病,以急性腹痛、腹泻、恶心、呕吐、便血,血便以鲜血便为主,有时也可以是果酱样或黑便,严重的还可能发生肠梗阻、坏死、穿孔及腹膜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尤其有糖尿病、高血压、房颤病史的患者。
老年人一定更要注意,有相关的症状千万不可拖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