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健康医疗行业垂直网站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周达新教授、潘文志教授、张晓春教授、陈莎莎医师、舒先红教授、潘翠珍教授、李伟教授、缪长虹教授、郭克芳教授、魏来教授等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87岁,房颤10余年,近1年胸闷、憋喘、伴下肢浮肿,不能平卧。就诊查ECG示房颤,频发室早,ST-T改变;胸部CT示双肺渗出,两肺气肿、肺大泡,右侧胸水。心超示双房及右室增大伴轻度二尖瓣反流及极重度三尖瓣反流。CT示三尖瓣瓣环扩大(直径: 58.2mm),右房增大(最长径92.4mm),下腔静脉开口扩大。
结合患者STS评分8分,经过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团队的术前讨论,认为患者为外科手术高危,对其进行经血管三尖瓣修复术,手术于2021年4月21日10:30在杂交手术室进行。
手术过程:
Step1:K-ClipTM的输送系统到位
1)颈静脉穿刺后,穿导丝送入上腔静脉;右冠置入导丝
2)沿颈静脉导丝将输送系统送达上腔静脉出右房口;
Step2:调姿
1)在超声工作切面上,输送系统前端靠近三尖瓣后瓣环靠前位置。
Step3:K-ClipTM的锚定件到位
在三尖瓣环上攻入K-ClipTM的锚定件;
https://v.qq.com/x/page/j3241c1azs6.html
Step4:K-ClipTM的夹合部件夹合
1)在超声工作切面上,打开夹持臂到最大,与瓣环切线平行;
2)对三尖瓣环后瓣进行夹合。
https://v.qq.com/x/page/o3241hnapsb.html
Step5:解脱
1)解脱夹合部件和锚定部件;
2)退出导管鞘及输送系统。
https://v.qq.com/x/page/f3241yxfg47.html
术前超声:三尖瓣5级反流
https://v.qq.com/x/page/p3241sthrlw.html
术后超声:三尖瓣2级反流
术前心电图
术后心电图
患者术后心电图平稳,经过K-ClipTM植入,患者的三尖瓣反流从极重度转为中度。手术在20分钟内顺利结束。
术后2.5小时,患者神志清醒、拔管,各项生命体征平稳。
https://v.qq.com/x/page/o3241m15ytt.html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主任、K-ClipTM临床研究主要负责人周达新教授
术后,动脉网特邀K-ClipTM注册临床试验总PI、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周达新教授一起,介绍K-ClipTM首次临床手术,并剖析三尖瓣介入治疗方向,展望结构性心脏病领域未来发展。
结构性心脏病的下一站在何方?
动脉网向葛均波院士提问,在心脏这个鲜活跳动的器官中,TAVR市场已经诞生了一批龙头,结构性心脏病市场的下一次“跳动”在何方?
葛均波院士的观点和市场上的主流观点一致,他认为未来结构性心脏病市场的主要构成来自二尖瓣和三尖瓣。
“在临床中,二尖瓣和三尖瓣的患者基数比主动脉瓣更多,但是现阶段主动脉瓣经导管介入治疗的进展较快,二尖瓣和三尖瓣介入治疗的发展相对滞后。”
二、三尖瓣研发难度大, 三尖瓣研发国内同步国外
葛均波院士坦言:“在经导管主动脉瓣的研发上,我们和国际的差距在十年以上,2002年Alain Cribier进行了第一例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手术,随后有了球扩式主动脉瓣和自扩式主动瓣。2010年我国才开展第一例TAVR手术。在经导管介入二尖瓣产品研发上,我国和国外的差距逐渐缩短,但还有一定的差距。对于三尖瓣,国内外企业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三尖瓣领域,国内外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也意味着在三尖瓣产品研发领域,等待国内企业解决的不只是国产化、工程化的问题,还需要直面临床需求实现研发突破。
汇禾首创“一鞘双瓣”理念
开发K-Clip™的公司名为汇禾医疗,在葛均波院士看来,汇禾医疗起点较高,一直和临床专家深度合作坚持原创。汇禾医疗在二、三尖瓣领域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理念,首次提出了二尖瓣系统性修复,也就是瓣叶、瓣环同期修复;还提出介入二、三尖瓣联合修复理念并开发了“一鞘双瓣”的产品。
选择“一鞘双瓣”这种高难度的设计,汇禾医疗主要是从临床需求出发,将经典外科术式进行介入化还原。
葛院士表示:“汇禾医疗除了经血管的三尖瓣产品K-Clip™,还有经血管的二尖瓣修复产品,可供医生进行介入环境下的二、三尖瓣的联合治疗,更符合真实世界的临床需求,也能使患者更大程度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