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南京创新周|第三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在淳圆满落幕

来源:中国健康报道作者:时间:2021-06-29 11:32:52
  2021年6月22日,第三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在南京高淳圆满举办。本次活动围绕“智造为本,协同创新”的主题,以医疗器械生命力榜单、政企闭门会、海外连线、主题演讲、圆桌讨论等形式,聚集国内外最为活跃的医疗器械创新企业、上市公司、金融机构、医疗机构等,打造一场医械产业线下盛会。

\

  本次大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员会指导,南京市新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链工作专班、南京市高淳区人民政府主办,南京市高淳区委创新委员会办公室、动脉网承办。

  峰会现场特别邀请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国家两院院士等重磅大咖为大家分享国内外尖端科技与前沿医学,聚焦科技变革下的医学发展,为技术的进化逻辑与产业创新思维赋予新定义。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高管、优秀创新企业家、及资深投资人,将通过主题分享或圆桌讨论的形式,聚焦“后疫情时代IVD行业生长曲线”、“国产替代与带量采购下的高值耗材”、“新时代的康复产品及应用场景创新”三条主线开展展开深度探讨。

  此外,2021医疗器械创新生命力榜单正式公布,是未来医疗100强榜单常态榜单系列之一。动脉网以产业研究为基点,在关注医疗器械赛道的创新发展、技术变革、政策迭代之上,挖掘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医疗器械企业,从体外诊断(数字PCR类)、高值耗材(心血管介入类)、康复设备(康复机器人类)三个基础维度榜单及医疗器械黑科技榜单评选出2021医疗器械创新生命力企业。

\

  高淳区政府区长刘伟致辞

\

  中国农工民主党江苏省委副主委吴建坤致辞

  一、大咖云集,共话创新医疗未来新趋势

  本次大会吸引了众多行业大咖,就创新医疗的未来趋势进行了深入解读及探讨。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德华·莫索尔;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医学家赵继宗;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碧迪医疗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姜崴;万孚生物高级副总裁康可人;佰仁医疗CEO金磊等嘉宾进行了精彩演讲。

  以下为动脉网整理的嘉宾演讲观点精华: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爱德华·莫索尔:《大脑是如何工作的——空间系统带你解决大脑中的计算》

  

  

\

  

  在未来的几年或几十年里,人类将更好地了解自身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从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正常大脑,还可以了解死亡的大脑,因为神经系统疾病和精神疾病都是由大脑中同一个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的,所以希望对正常大脑的研究,也能为我们带来对已死亡的大脑的理解。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整合医学,从知识到知识论》

  

  

\

  

  面对新的传染病的肆虐和慢性病的不可遏制,单个国家的和单个地区的单打独斗将力不从心,单个技术和药品的单打独斗也将力不从心,甚至光靠医学和医生的单打独斗也力不从心,我们只有构建整合型的体系,包括医学研究要整合,医学教学要整合,医疗服务要整合,医学预防要整合,和医学管理更要整合。只有整合起来以后,形成新的医学体系,我们才能迎着风浪走,稳坐钓鱼船。

  中国科学院院士、神经外科医学家赵继宗:《我国脑计划解读:脑科学与类脑研究》

  

\

 

  国家脑计划今年初已经发布了,学科之间要跨出门槛抓住机遇,这里面牵涉到数理化、信息、材料等,应当多学科合作。我的体会,我们当前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如何整合、磨合和融合,不是单纯医生和我们工程人员,医生和医生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医院和院所之间,数据共享,成果分享,是面临比科学研究更重要的问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志愿:《数字化口腔医学发展》

  

\

 

  未来口腔领域的发展趋势,是数字医学和3D打印、导航、微创机器人等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现在有许多关键性的核心技术(所谓卡脖子技术),需要去攻克。我们各行各业都要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自立自强”的科技强国战略思想。要凝心聚力、团结一致整合各方力量,瞄准“卡脖子”技术研发,创新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这就需要更多的任正非类的企业家,重视、创新研发。需要具有各种不同学科背景的科学家们大联合,同时国家推出“揭牌挂帅”的重大课题举措,将更多资金用在刀口上,才有希望在短期内出新的成果。

  碧迪医疗大中华区首席战略官姜崴:《我国医疗创新趋势》

  

\

 

  中国提供了一个非常独特、非常有利于医疗器械创新的环境和土壤,所以我们要对这个市场,对这个环境有信心。提到市场创新主体,中国的本土创新会迎来一个爆发式增长,甚至我们看到在某些领域爆发式的增长已经开始,虽然我们看到也有一些机遇,也有很多挑战,但是总体的趋势,本土创新引领市场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未来,中国会在很多领域都成为全球创新的中心,当然在医疗领域,在医疗器械方面,肯定也是,中国的企业,中国的创新公司,中国的创新产品,未来在国际市场上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万孚生物高级副总裁康可人:《智慧医疗时代下的创新诊断技术及场景探索》

  

\

 

  智慧医疗以其信息化、智能化的技术特点实现了患者与医疗设备、医疗机构、医护人员之间的互动交流;智慧医疗在院内、院外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院内实现了规范化、分散化的实时管理,院外弥补了医疗资源不均等缺点,新技术的应用使居家自检成为一种趋势;在疫情常态化下,智慧医疗结合POCT助力新冠防控,能够快速鉴别、快速分流管理,是实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的重要一环。

  佰仁医疗CEO金磊:《中国人工心脏瓣膜的未来——站在从业者角度》

  

\

 

  人工心脏瓣膜有没有未来,就看它是不是耐久,而且要看出它是不是耐久,取决于它开启关闭的模式,如何进行抗钙化处理,最重要的是不是有证据证明它足够的耐久。如果有一天介入瓣的耐久性和外科瓣一样,10~15年不毁损的话,介入瓣就在那一天替代外科瓣。

  二、聚焦医疗产业,“大佬们”的思想碰撞

  医疗器械龙头企业高管、优秀创新企业家、及资深投资人,通过主题分享或圆桌讨论的形式,聚焦“后疫情时代IVD行业生长曲线”、“国产替代与带量采购下的高值耗材”、“新时代的康复产品及应用场景创新”三条主线展开深度探讨。

  主题一:疫情后IVD行业的战略选择

  2020年经过新冠疫情之后,国内IVD市场已经达到千亿规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IVD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全球产业链在这个过程中正在被重塑,大批体外诊断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多家IVD企业上市估值创新高,上游核心原料企业快速崛起。疫情之后的IVD行业如何寻找持续增长曲线?大佬们各抒己见。

\

  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智慧健康中心主任杨斌先生谈道,“一定要以治疗为中心转化为以健康为中心,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闭环”。仁东医学创始人兼CEO金鸽女士谈道,“不管外界怎么变,核心的认知储备和技术储备,这是产品型或者服务型公司最基本的”。泰格捷通总经理彭沂非先生谈道,“IVD本来就是医疗器械里面最大的一个板块,我觉得对中国IVD产业的未来是相当相当看好的”。臻准生物创始人郭枫先生谈道,“数字PCR在PCR市场是企业跳出内卷化和同质化竞争最好的工具”。

  主题二:技术创新的投资成本跟集采的低毛利预期,如何把握?

  回望二十多年来的中国医改,围绕医用耗材和药品价格的拉锯战几乎贯穿了中国的整个医改历程。耗材集采正在不断推进加速,对于器械企业而言,集采是挑战也是机会,在此背景下,医疗器械企业该如何在行业快速发展阶段,拥抱政策,应对变化?又该如何捕捉多层次发展机遇,从而实现企业自主创新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些疑问,行业大佬们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

  强生医疗副总裁王金鹤谈道,“无外乎就三条路:第一条路,带量采购,就是价格会下来,可以想得到的是低成本竞争;第二条路,能够想到的如何去做产品的差异化,通过创新;第三条路,无外乎最终的目的就是服务病人,既然是服务病人,可以把这个面看得更宽一点,可能是一个平台或者一个服务型的,就像一个生态系统一样,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服务”。大博医疗市场准入及政府事务部总监张冰谈道,“带量采购的结果是提高行业集中度,中国高值市场最终像美国市场一样,集中在几家具有真正创新能力的头部企业。创新有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技术上革命,但是因为成本的原因只能覆盖少数高端市场,另外一个层次的创新是产品升级,这种创新可以让中国广大患者真正受益。两种创新都很重要”。唯迈医疗CEO杨贺谈道,“带量采购整体来看根本用意是省钱,向基层推广普及度,带来的影响第一个是绝大部分都进医保了,第二个是避免多品种替代,减少资源浪费”。一正医疗董事长耿艳谈道,“其实讲到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企业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企业最需要考虑的是创新的成本以及产品从研发到规模化生产到落地应用的全过程评估和管理。”

  主题三:如何打造时候中国场景的康复创新?

  中国有全世界最大的老龄人口,以及我们目前中风的患者随着人口的增加在不断地增多,包括现在国家对康复的重视。16号国家八部委下了一份文件,支持康复医疗发展的意见,重点提到在康复领域,无论是人才、技术,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医院等等,都在不断地推动着康复领域的全面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如何打造时候中国场景的康复创新成为了当前一大课题,针对这一点,大咖们又有着怎样的思考维度?

  

\

 

  傅利叶智能副总裁杨志豪先生谈道,“创新型的康复医疗产品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要有高颜值,二是要有高技术含量,三是要有高性价比,让康复产品更多地服务于基层”。斯瑞奇医疗董事长朱志阳先生谈道,“康复真的不是大家想像的那么神秘那么高深,让康复真正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这是我们未来很重要的一个可能性”。程天科技COO 张继宇先生谈道,“就是要从成本,从服务,从C端下沉到每一个人的角度,从数字化角度,更多地去做康复这件事情。”聚陆医疗CEO许昌军先生谈道,“首先我们康复有循证医学体系的,盯一个赛道,静下心来做,这一块我觉得我们才刚刚起步”。奥美健康创始人徐峻华先生谈道,

  “康复产业链的发展需要产品标准化、多样化,因为有些产品可能是应用在B端机构,有些产品可以应用在居家环境,可以便携使用,这样的产品可能更符合未来康复的发展”。

  三、聚合多重资源优势,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加速“出海”

\

  高淳区委常委、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宋卫星进行园区推介

  近年来,高淳区紧紧围绕“现代活力新副城、美丽南京示范区、创新名城南部支点”的城市定位,坚持创新驱动和高质量发展,充分把握重大机遇,按照“小切口、硬技术”思路,重点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产业,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规划建设约8平方公里医疗器械产业园,有力有序推进省医疗器械检验所高淳分所等“一所六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首届全国医疗器械产业年会,和中科院、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院所共建新型研发机构,集聚了医疗器械相关企业近800家,构建了涵盖研发生产、前端服务、市场配套等环节完整的产业链。

\

  现场还举办了南京医疗器械产业园重点项目入园仪式。本次入园的企业代表有:南京盛欣医疗有限公司、南京和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三草医用新材料(南京)有限公司、星悦医疗健康科技(南京)有限公司、睿芯医疗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南京畅丰股份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南京艾思迈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普十生物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南京邦士银药业有限公司、南京鸿瑞杰生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论坛上,包洪新副秘书长也邀请参会的医疗器械行业高端人才、企业家为高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创新献计献策,更多地关注高淳、支持高淳。

  四、以梦为马,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已成为高淳区每年的“例行节目”,截止至今已连续举办三届,每举办一届高峰论坛,就是在为医疗器械领域的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和知名企业家提供一个思想碰撞和智慧交流的平台,共同探索医疗器械产业如何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潮流中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通过举办这样的论坛,就是希望找到一条发展路径,从行业动态、临床实践、市场战略、政策法规等多个层面探讨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全面分享医疗器械行业的最前沿的动态,精准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就是希望营造一种合作的氛围,诚挚地邀请业界专家和企业家来区考察洽谈,问诊把脉大健康产业,集才纳智共谋发展,为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届国际医疗器械创新高峰论坛虽然落幕了,但这也是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行业内大咖面对面地深入沟通交流,达成更多的共识,并通过各位的宣传推介,对接更多的优质产业资源,更多的业内高端人才,营造形成以商引商、引才荐才的良性发展循环。

中国健康报道

上一篇:上海澳坤生物:聚焦全民睡眠需求,深耕大健康产业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