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健康医疗行业垂直网站由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挪威高端医学营养品牌ROMEGA联合开展的临床研究项目《磷脂Omega-3用于抑郁症增效治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本研究拟在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鱼籽油磷脂Omega-3营养干预,以评估磷脂Omega-3在加快抗抑郁药物起效速度、增强药物效果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研究中使用的磷脂Omega-3由ROMEGA提供,其研发的ROMEGA神经营养素富含磷脂Omega-3(溶血磷脂酰胆碱DHA/EPA的直接前体)。
本研究项目已通过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伦理审查(伦理审查项目编号:2021-KZ-176-02),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教授为本项目主要研究者(PI)。
图 |左二为心理精神科主任范长河教授
图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ROMEGA部分项目参与人员
项目背景
01 抑郁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随着心理健康科普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精神心理疾病而不是单纯的“想太多”。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兴趣和活动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精神障碍。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工作压力增大、节奏变快、竞争激烈等,抑郁症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重性抑郁障碍(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处于疾病负担第四位,占疾病全人群的15%左右。2019年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数据提示,大陆地区抑郁障碍的终生患病率高达6.8%。
此外,抑郁症往往与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密切相关。据相关数据统计,约60%~80%抑郁症患者存在失眠症状。抑郁症与睡眠障碍存在双向复杂关系,抑郁程度越严重,伴发睡眠障碍风险越高。且睡眠障碍可能是抑郁症疾病早期标志[1]。而在抑郁情绪持续存在、情绪失调影响下,又会加重睡眠障碍程度,易引发认知功能等继发性损害,影响患者预后和社会功能恢复。在抑郁症患者群体中,广泛性焦虑症发生率较高。若抑郁症与焦虑障碍两种病症的共同作用下,患者的情绪往往会更低沉,显示出忧伤状态,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
02 药物治疗抑郁症存在局限性
抑郁障碍与多种神经递质水平和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有关。其中,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 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抗抑郁药物应用于临床治疗已半个多世纪,虽然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过验证,但仍然存在着有效率不足、起效缓慢、存在不同程度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较差等问题。
03 抑郁症Omega-3营养干预的必要性
Omega-3是一类多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包括α-亚麻酸、EPA和DHA。来自动物和人类实验研究发现, Omega-3是中枢神经系统细胞膜磷脂的必要组成成分, 对于维持神经元细胞膜的动态结构以及信号传导所需的最佳膜流动性至关重要。Omega-3的缺乏可以引起神经传递的改变, 葡萄糖新陈代谢的降低, 促炎细胞因子分泌的增加, BDNF水平的降低, 以及神经元的凋亡等神经变化, 而这些变化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和饮食研究显示抑郁症患者大都存在Omega-3 系多元不饱和脂肪酸的缺乏, 而补充Omega-3能够改善抑郁症状和行为。
聚焦
01 Omega-3抗抑郁的潜在作用机制
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调节5-羟色胺神经递质系统
(2)降低神经炎症反应
(3)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
Omega-3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包括:治疗开始时,在抗抑郁药的基础上加用Omega-3以加快起效速度;抗抑郁药疗效不佳时,加用Omega-3以增强药物疗效;针对复发性抑郁症,加用Omega-3以降低复发风险。
目前,已有多项临床研究将Omega-3用于抑郁障碍辅助治疗。在一项为期 8 周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中, 22名重度抑郁症患者在接受规范抗抑郁药物治疗基础上,每天增加 6.6g Omega-3 (EPA+DHA)或安慰剂的辅助治疗。研究结果表明, 接受Omega-3干预的患者在 21 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上的得分显著降低, 其抑郁症状得到明显的改善。2018年一项Omega-3与舍曲林联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表明,在舍曲林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补充Omega-3 1000 mg/天,12周后Omega-3联合干预组受试者抑郁症状、睡眠障碍均得到显著改善。
2016年加拿大情绪和焦虑治疗网络(CANMAT)成人抑郁症管理临床指南中指出,Omega-3可用于中度至重度抑郁障碍的单药治疗或辅助治疗[2]。
图 | 2016+CANMAT临床指南:Omega-3可用于抑郁障碍辅助治疗
2019年,国际营养精神病学研究协会基于专家共识,提出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治疗重度抑郁症(MDD)的实践指南,明确Omega-3可用于MDD的辅助治疗和预防,推荐剂量为每日1-2g[3]。
图 | 2019 ISNPR实践指南:应用Omega-3脂肪酸治疗抑郁症
02 Omega-3的抗抑郁效果可能与剂量和分子结构有关
不同分子结构的Omega-3进入大脑的方式与效率不同。通过MFSD2A转运蛋白以LPC-DHA(溶血磷脂酰胆碱DHA)形式跨越血脑屏障是大脑吸收DHA的最主要途径。磷脂Omega-3作为溶血磷脂酰胆碱DHA/EPA的直接前体,可在特异性转运蛋白MFSD2A的作用下主动跨越血脑屏障直达脑部[4][5]。因此,补充磷脂Omega-3是改善大脑DHA水平的有效策略。
图 | 磷脂Omega-3通过MFSD2A转运蛋白进入大脑的代谢过程
关注
关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广东省应急医院)诞生于1947年,73载峥嵘岁月,风雨兼程,成为一间集医疗、应急、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并于2004年被确定为广东省应急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是广东省、广州市医保定点医院,是WHO国际应急医疗队(广东)、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广东)、广东省首批博士工作站、广东省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中山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科研基地、南方医科大学非直属附属医院、吴阶平基金微创外科培训中心,先后荣获全国卫生系统抗击非典先进集体、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医院改革创新奖、全国卫生健康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集体、广东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图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大楼
图 | 广东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医护团队及住院设施
关于范长河教授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南方医科大学教授,原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任。1992年开始从事心理精神科临床、科研、教学、司法鉴定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精神病学及行为医学。临床专业方向: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睡眠障碍及应激相关障碍。尤其在失眠、焦虑障碍的诊疗方面具有独特的专业思想和理念。从医近30年。
● 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CPA)委员
●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CSP)生物精神病学组委员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精神病学基础与临床分会(CSNP)委员
● 中华医学会(CMA)行为医学分会行为干预治疗学组委员
● 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常委
● 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睡眠管理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精神药理学组副组长
● 2017、2018年度“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第三届“羊城好医生”,“岭南名医”
关于ROMEGA
ROMEGA是挪威上市医药公司Arctic Bioscience(股票代码:ABS)旗下高端医学营养品牌。总部位于挪威西海岸的奥斯塔(Ørsta)。由科学家和临床专家组建的ROMEGA核心团队,在海洋生物学、临床营养和医药研发领域具有逾30年的丰富经验。我们追求前沿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经过十多年的技术开发和临床研究,已经发表20余篇学术论文,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Arctic Bioscience秉承可持续发展原则与持续创新理念,以极地海洋生物资源为基础,致力于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和利用,为满足人类生命各阶段营养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图 | Arctic Bioscience新址
招募
本临床研究项目《磷脂Omega-3用于抑郁症增效治疗的疗效及作用机制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拟招募120位抑郁症患者参与研究。招募工作正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心理精神科顺利进行中。
图 | 受试者招募中
若想成为受试者可咨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门诊医生。
参考文献:
[1] Haro JM, Lamy FX, Jönsson B, et al.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initiating or switching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Baseline analyses of the PERFORM cohort study[J]. BMC Psychiatry, 2018,18(1):80.
[2] Can J Psychiatry. 2016 Sep;61(9):576-87.
[3] Psychother Psychosom 2019;88:263–273.
[4] Nguyen, L., Ma, D., Shui, G. et al. Mfsd2a is a transporter for the essential omega-3 fatty acid docosahexaenoic acid. Nature 509, 503–506 (2014).
[5] Alakbarzade V , Hameed A , Quek D , et al. A partially inactivating mutation in the sodium-dependent lysophosphatidylcholine transporter MFSD2A causes a non-lethal microcephaly syndrome[J]. Nature Genetics, 2015, 47(7):814-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