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系全媒体矩阵 ——
健康医疗行业垂直网站术前准备
1. 影像学评估:患者需进行膝关节正侧位、负重位X线片检查,清晰显示膝关节的解剖结构,测量胫骨近端的机械轴与解剖轴夹角,评估关节间隙、骨质情况等,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还可通过CT或MRI进一步了解关节软骨、半月板及韧带等软组织损伤程度。
2. 患者准备:全面评估患者身体状况,排除手术禁忌证。术前告知患者手术流程、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风险,取得患者理解与配合。常规备皮,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手术步骤
1. 麻醉与体位:多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身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大腿根部绑扎止血带,减少术中出血,使手术视野清晰。
2. 切口与显露:在膝关节内侧,沿胫骨结节内侧缘向近端做一纵行切口,长约6 - 10cm。逐层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和深筋膜,钝性分离缝匠肌、股薄肌和半腱肌肌腱,显露胫骨近端内侧骨面。注意保护隐神经髌下支及周围血管,避免损伤。
3. 截骨定位:使用定位器械,在C型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确定截骨平面和角度。一般截骨平面位于胫骨结节上缘1 - 2cm处,根据术前测量的力线偏差程度,计算并确定截骨角度,目标是使膝关节负重轴线恢复到正常范围。
4. 截骨操作:先用摆锯在胫骨内侧皮质上开槽,深度达胫骨外侧皮质的2/3左右,再使用骨刀或窄锯片小心完成剩余外侧皮质截骨,注意避免损伤后方的血管神经。截骨过程中,可通过撑开器逐渐撑开截骨间隙,调整力线,直至达到术前设计的矫正角度,再次在X线透视下确认力线和矫正效果。
5. 固定与植骨:选择合适的接骨板和螺钉进行内固定,确保截骨部位稳定。为促进截骨处愈合,可在截骨间隙内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替代材料,填充紧密。
6. 缝合与关闭切口:冲洗切口,彻底止血,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深筋膜、皮下组织和皮肤,无菌敷料包扎。
术后处理
1. 密切观察: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渗血及引流情况,注意肢体末梢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功能。
2. 康复训练:术后早期进行足踝屈伸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训练,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根据恢复情况,逐步增加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训练和负重训练,一般术后2 - 3天可借助助行器部分负重行走,3 - 6个月根据骨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
胫骨高位截骨术是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术方法,通过精准的手术操作和科学的术后康复,能显著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